显示标签为“movie”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movie”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

《X档案》的第二部电影 I Want to Believe 主要是给fans准备的


刚看了《X档案》的第二部电影 I Want to Believe,去豆瓣上做记录时留意到,大部分人给了三分。

这部片子不是为一般的观众准备的,他们可能觉得这部片子没讲一个完整、明白的故事。它不是《七宗罪》、《人骨拼图》,也不是《沉默的羔羊》。
  
这部片子也不是为那些科幻迷准备的,因为这里也没有再继续《X档案》的主线故事: 外星殖民阴谋论。
  
这部片子更加不是为那些只看过前面一两季,或者只看过电视台里前面配过音的少数几集的观众们准备的,喜欢看那几集还算不上一个The X Files的粉丝,或者说你们无法有足够的基础去了解这部片子在讲什么。
  
这部片子是为*真正的*X档案迷准备的。如果你完整看过200集《X档案》(好吧,最后两季除了大结局可以不算,虽然它们也很精彩,但跟这里 是有些不搭界),那你就明白,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在讲这个案子本身,而是在讲信念,讲坚持。而需要你相信和坚持的东西其实你也不一定知道它就是对的。所以它其实 是在讲勇气。

四年前,我看完了《X档案》大结局(虽然这最后几集我留了很久),结束了三年的。陡然间,怅然若失,仿佛体内一个什么部件丢失了,空空的。

若干年过去了,陡然发现,虽然他们都老了,Mulder还是那个Mulder,Scully也还是那个Scully,还有Skinner。
  
还是很喜欢——虽然不觉得可以直接推荐给其它朋友看。

---------------------------------------------------
看这部片子其实挺费劲,原来买了一张D版碟,结果中文字幕很烂,有些对话没翻译,有些又明显不对。我想切换到英文字幕(想凑合着试试,虽然有英文字幕也不大听得懂),但碟子上又延续了一个D版碟的传统:英文字幕不相干,不知道搞了个什么东西的字幕。

然后从网上下rmvb格式,字幕翻得也烂,我能听出不少词压根没出现在字幕中。最大的问题是根据字幕没法看懂对话,总感觉隔了一层。

最后干脆从射手网下载了字幕,这才凑合。这个字幕似乎是shipper(如果你不懂这个词,你肯定不是上面的说fans了)翻译的,里面有不少的批注,比如Scully说"你的执著让我爱上你",他加上了"感动",Mulder答复说"但也正如你所说那也是我们无法在一起的原因",他加上"木头"; 还有后面Skinner拿衣服给Mulder御寒,"同人万岁",哈哈。

2007年5月12日星期六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机器人会梦见电绵羊吗) -> Blade Runner(银翼杀手, 1982)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记忆公司) -> Total Recall (全面回忆/宇宙威龙, 1990)

Second Variety(第二类型) -> Screamers(异型终结, 1995)

Impostor -> Imposter(强殖入侵/冒名顶替, 2002)

Minority Report(少数派报告) -> 少数派报告(2002)

这两天看见说又有两部小说要改编成电影了(有一部好像是叫《遇见未来》,据说是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天才啊。据说他之所以能想像力如此丰富,与他嗑药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2007年2月5日星期一

《我爱你》

虽然出去忙了一下午,但晚上泡了一杯茶 ,竟然没有困意,于是把头天下载的徐静蕾、佟大为的《我爱你》看了。也不记得怎么心血来潮地突然对这部片子有了点兴趣,不过当年王志文、江珊演的电视剧《过把隐》。

别的想法也懒得写了,倒是注意到老徐的这个版本里删掉了王朔原著中几个重要的情节:
  • 他们和潘佑军去骑马,方言不小心摔下来了,杜梅赶紧上去问摔坏没有,方言觉得受这种关心就显得不够爷们;
  • 杜梅说,潘佑军和他老婆“每天早晨出站都要互相接吻,互相说我爱你”,非让方言学。但两人转眼就离婚了,方言似乎有些得意,两人因为这个吵起来;
  • 两人离婚后,杜梅托贾玲跟方言说,让他配着去趟监狱。但老徐的版本中只讲述了杜梅他爹杀了她妈,但省掉了杀人的具体原因是因为一段情变。我觉得这个原因可以部分说明杜梅对感情的不安全感和依赖。只看老徐的版本就只觉得杜梅有些神经;
  • (离婚后)贾玲结婚时,方言和杜梅都去了,杜梅喝多了,方言赶紧送她回家并扶上床,这时杜梅有点意识了,开始闹,”别管我,你谁啊“。”我是方言“。杜梅马上软了,很信任地睡下了。

2007年1月30日星期二

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影片片名Babel (通天塔), 来自《圣经》中的传说: 人类曾经拥有同样的语言,他们修建通天塔来显示力量和团结。耶和华害怕人类太强大就混淆了人类的语言,让人们无法沟通,通天塔当然就无法建成。《通天塔》的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缺失,这种缺失不光来自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还有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人类内心的弱点。片中没有故意设置的坏人,但却始终让观众处在不祥的预感中,一个看似无害的随意决定,一个缺乏安全感的过度反应,都会让事态陷入恶性循环,并波及到更多人的命运。“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刚到的一期中对电影Babel (imdb link)的介绍

链接:

(外一则) 这两天在想,《谈谈情,跳跳舞》里面的男主人公在比赛结束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死寂的湖面泛起一圈涟漪,以为便是澎湃的海浪了,晕乎乎地随着波浪起伏了几次,又归于死寂了。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我只是没想到人心可以变化这么快,一转眼说话比陌生人还冷漠。

2006年7月4日星期二

Love it or leave it

今天7月4日,又是老美的国庆节了。这个日期老让我想起生逢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这算是Tom Cruise能展现演技的一部片子(这家伙太帅了,以至于一般很难让人注意到他的演技)。

他在里面有一句话常用: Love it or leave it。他的兄弟跟他吵,认为他去参加越战,为这个非正义的战争付出两条腿并不值得。但生于7月4日的他,自小就被国家荣誉感激励着,认为love it or leave it, 你要么爱这个国家,那么就应该为他付出; 要么就离开它,如果你不爱它的话。

俺也曾经挪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比如工作最累最烦的时候,认为既然还没打算离开它,那就试图去love it.

但后来想起在片子后面,主角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牺牲并不为世人所认可,陷入了价值观全面崩溃的深渊,自然也不会再提这句话了。

2006年3月23日星期四

Pay it forward

这几日情绪不那么高,似乎自己现在过得有点浑浑噩噩,应该去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

想起了去年在电视上看的一部电影Pay it forward (是在香港的电视台上看的,翻译为“拉阔爱的人”,在网上查了一下,这边翻译为“爱心预支”或者“浮世因缘”,台湾翻译为“让爱传出去”)。

片子讲述一个小男孩,跟母亲一起住,日子有点艰难。他有个了想法:如果我帮助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人再去帮助三个人,以此类推,这个世界不就很美好了吗?后来这个孩子去做了,努力地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阳光。

后来Pay It Forward这个运动逐渐得到推广,记者寻访到他,他淡淡而又腼腆地讲述着这个理想。

然后下楼来,碰到两个小混混欺负他的同学,就去帮忙,小混混掏出刀子,捅死了他...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片子后面会安排这样一个结局。

不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除了电影,现在也有Pay It Forward运动和Pay It Forward基金会

2006年1月14日星期六

麦兜3: 春田花花同学会?

小猪“麦兜”今年推出它的第三部电影。这只动画明星猪与一大群真人明星合作,上演一幕《春田花花同学会》。

该片由《金鸡》导演赵良骏 执导,陈可辛及“麦唛、麦兜”故事原作者谢立文担任监制。影片的主角仍然是那只可爱的小猪,两岸38位明星全是配角。故事讲述这38名“春天花花幼稚园” 的小朋友毕业长大后在各行各业中经历的酸甜苦辣,让人捧腹之余,故事希望引发观众去关注到底这些小朋友小时候的志愿,长大了能否实现;长大后的他们,其实 和小时候别无两样。

问题是:我实在不喜欢周xx,单是那个补血广告就让我“顶唔顺”了。

链接:

网易: 《春田花花同学会》剧照曝光
预告片

2005年12月7日星期三

冯小刚的革命道路

对于自己的认识,冯小刚在书里引用了张建亚的评论:

韩三平(北影厂厂长)和朱永德(上影厂厂长)是抬担架的;

张艺谋和陈凯歌是“二四方面军”,一个要往这边走,一个要往那边去,最后两个人都犯了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

田壮壮是因为抢渡大渡河,攻急了,留在当地的老乡家里养伤,每天都在给老乡的闺女讲革命胜利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神话;

何平和孙周是躲在上海租界里,喝着咖啡吃着面包,心和红军在一起的左翼联盟,长征就不参加了,但时不时也得发一封电报给红军,说你们是中国的希望,等革命胜利了再去北京;

冯小刚原本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正好红军途经此地,遂起了当红军的愿望,加入了韩三平的担架队,没走多远正赶上肃反,拉出去就给毙了,结果枪法不准没打死,大雨一浇又醒了,痴心不改,又爬起来追上了过草地的红军。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的上期金鸡奖专题“成王败寇”中的《扶冯小刚一程的那些人

2005年6月20日星期一

周末看了几部片子

最近工作比较忙,也就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来玩自由软件。也不知道是不是暴风雨前的寂静,这个周末居然没有什么事情,于是周五晚到周六就一直在家里看电视和碟子,捡到什么看什么。

人?鬼?情
在中央六台看的,大意是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一个叫秋芸的女孩儿想演戏,并且是演武生,最终的目标是演钟馗,但为着这个目标,她经历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刚才搜到在女权中国网站上有这部电影的一篇详细解析《<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 ,说是“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

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
对于小飞侠彼得?潘的故事,我一点概念也没有,小时候熟悉的是《西游记》、《封神榜》、《钟馗传》等,工作了有个朋友被其他朋友给了个小飞侠的外号才知道有这么个觉得。看这部片子我是冲着Johnny Depp去的,五一期间看了他的另一部片子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中央六台原来在“佳片有约”栏目放过,可惜只看到一半);Kate Winslet原本是以为有些花瓶的嫌疑的(不好意思,还是从Titanic得来的),但去年的《暖暖内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和现在这部让我再次认为还是不能太想当然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Beauty向我推荐了好久了,但一直也没能坐下来看。
茨威格的原著我虽然没看过,但也从各种外国名著介绍知道一二,有次跟yoyo聊起来,她还给我讲过大致情节(她总是让我意外,看的居然常常是我觉得挺晦涩的东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什么的;我喜欢的都是《达芬奇密码》《死亡区域》之类神神怪怪情节离奇的故事:-)。我想故事情节就在那里,徐静蕾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新意来。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又错了,她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新意,只是诠释她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就够了。

对 于剧中的女主角,如果说片子主旨在于“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女主角显然一直在渴望着得到男主角的“承认”。从一开始,她就在渴 望。那么风流的一个人(对于有才华的人,就叫做风流,对于一般的,就是流氓了),旁边的女人换来换去,怎么自己就没有吸引力呢?当老管家认出她的时候,她 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怎样,即时的确是她一直想证明自己,也不能不说是爱的表现吧。――反正女人都搞不懂。

魔幻厨房
也是电视上看的,只看到后半截。原来一直以为也是一部嘻嘻哈哈的搞笑片,没想到居然会要仔细讨论一下感情的问题。

晚上还在《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宾虚》(Bin-Hur)这两部老片子间两边来回切换,都有一搭没一搭的。

其实我最想看的还是中央10台的一些栏目,《见证》、《讲述》,《
探索?发现《大家》什么的,可惜我这里无法收到。

2005年5月28日星期六

Robert Patrick


晚上搭车,车上在放Terminator II: The Judgement Day, 又看见了Robert Patrick。记得当初看这部片子时很不喜欢这个液态金属人: 尖尖的下巴和耳朵,随时罩个小圆墨镜,一点表情没有,一看就是个冷血的东西。(那时喜欢的当然是Arnold Schwarzenegger, 在这部片子里面酷毙了)。

后来看The X Files, 第七季之后David Duchovny突然不演了,换上了T2里面这个液态金属人,本来以为这下没有什么可看的,没想到第八季,还不觉得太差,也许部分是因为对于前面Mulder和Scully这个组合看多了有些生腻,正好换换口味。

到了第九季,开始喜欢上Doggett这个人物了。尤其在John Doe那 一集,那个墨西哥老头吸走他的记忆,后来也很替Doggett感到痛苦,因为他发现Doggett的心里有so much pain,他问道: "Why would you want to struggle, so long, and hard, to get that pain back?" 但Doggett坚持要找回自己的记忆,"Because it's mine". 如果说其他几集让Duchovny来演或者Patrick来演都行的话,至少这几集换作Duchovny就没法看了,感觉Duchovny还是接近一个偶 像派,象Doggett这个经历过沧桑的角色他没法演出来。

其实我后来比较喜欢Robert Patrick也部分因为他一直只是一个"小人物"。《看电影》上介绍说,他25岁后才决定开始从影,事业开始得非常艰难,到现在为止参与了60来部电 影,大部分都是配角,他似乎从来无法成为好莱坞的大明星,除了T2和TXF,似乎并没有太出名的片子了。但他仍然在努力。在这里我可以看到一个人“打 拼”,这是让我所在意的一种精神。因为这个原因,我喜欢(原来的)王杰,因为这个原因,我喜欢伍佰的歌。

2005年5月27日星期五

星战前传的前传?

早上翻Slashdot,看见上面一则"Another Star Wars Prequel?"说George Lucas又构思了《魅影危机》(The Phantom Menace)之前的一些故事,就是讲Anakin Skywalker诞生前80多年前绝地武士们如何从黑首领手上赢得控制权的,Yoda在里面当然是重要角色。

消息一出来,说什么的都有,一天之内就有了600多条留言(不知道算不算slashdot之最?),可见吵得有多热闹。

后面还有一句: "但是,已经60岁的卢卡斯说即使真要做,他也不会亲自来做。"

2005年5月23日星期一

Star Wars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昨日去看了《星球大战III: 西斯的复仇》(香港翻译的片名叫《黑帝君临》),觉得还是值回票价。

这集里面最酷的是看见Yoda出手了!而Obi-Wan这个在我小时就崇拜至及的人物也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小时只是看过小说,里面只有电影的几幅图片,当然里面有Obi-Wan跟Vader最后的战斗场面)。

只是感觉Anakin投向黑暗面的理由太乏力了一些,从一些介绍来看,他母亲的死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那么担心(或者说恐惧)他妻子Padme的死亡。也许是第二集Attack of the Clones我没认真看,体会不到这个。

到底是因为他恐惧于他妻子Padme的死亡而投向了黑暗,还是他的投向黑暗导致了Padme的死亡,这是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套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这就是命。

不过本来晚上打算去理发的,但一时间兴致上来了,就想着赶回家接着看Pearl台正在放的Episode IV: The New Hope。不过1977年的特技还真是差啊,就那两个太阳的效果都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当然,三十年前的空战能做到那个程度也相当不容易了。

2005年4月7日星期四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咁咁咁》

没想到这次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居然是《麦兜II》里面的一首插曲,《咁咁咁》在线收听)。



其 实我倒喜欢当中那一大段音乐(不知道什么名字,就是麦炳自己痛苦地一个人过着,然后有一天又路过算命先生,后者再也没有惊奇地喊道“原来你出生帝王家”, 麦炳被编进“时空机器”,却又失望的走了出来,那时方体会到一切再也不能回头的那段)。在我看来,这个关于成长、关于失落的故事是《麦兜II》里面的主要 故事。



原来听说了《麦兜II》有了电影原声带,到处去找,却没有找到,在网上也没有找到。
[@more@]
文摘: 就那么看了一眼

所有奖项最令我微笑的是“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 《麦兜菠萝油王子》 ”,Dejay坦言听说新晋导演奖的奖金是十万块非常羡慕,并希望大家还是多多购买她的唱碟,并强调不会因为得奖而涨价。爽朗之处令我感到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唱出属于麦兜的歌。

不过顺便一提,强烈提醒不要看《麦兜菠萝油王子》,实在是太令人忧伤的片子,不过,我也知道,其实我想让更多的人尝尝那也许世界上只有香港特产的“菠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