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Linux下使用NTFS几则
后来想起原来一直在用的那个40G移动硬盘也没有分过区,也用得挺好啊。一查,原来用的就是NTFS,只不过每次GNOME自动采用ntfs-3g驱动挂接上来,我都没留意(mount命令显示为 /dev/hda6 on /mnt/e type fuseblk (rw,nosuid,nodev,allow_other,blksize=512) ,注意type显示为fuseblk)。
于是格式化为200G NTFS, 200G ext3, 32G FAT32,依靠GNOME自动挂接。
2. 为了下载iDeneb的ISO镜像 (4.3G),其它分区都没有这么大的空间了,只得删掉一个FAT32分区,改为NTFS。注意修改/etc/fstab时不能照抄上面mount命令的结果写成
/dev/hda6 /mnt/e fuseblk rw,nosuid,nodev,allow_other,blksize=512 0 0
因为这个fuse在用户空间挂接的。在/etc/fstab中应该写成
/dev/hda6 /mnt/e ntfs-3g rw 0 0
P.S. gparted挺不错的,俺现在不用去下载Partition Magic了并重启到Windows了
P.S. vuze(原名azureus)个BT下载软件很不错,下载国外的一些资源相当快,毕竟在sf.net上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一啊。我用amule下载iDeneb 1.4,开了一天一夜,才下了1.2G,换用vuze后,几乎一直是占满2M的ADSL带宽,睡前家的任务,早上起来就已经完成了。
3. 这两天注意到Linux下显示的NTFS分区的文件数不对,少了不少文件,我以为是因为休眠Linux期间又进入Windows往该目录下写文件造成了不同步引起的,于是umount后再mount,文件又回来了。以为真是不同步的原因。
但几天后Linux重新开机,问题又来了,但这几天没进Windows啊,于是上网找,说会消失的文件都是文件名包含非ANSI字符的(还真是),原因大概是系统启动时系统locale尚未得知,碰到非ANSI字符的文件名,就扔掉了,但后面mount时,能够根据locale设置自动处理。有两个解决方法
1) NTFS-3G的网站上说,升级到2009.1.1之后的版本就可以了,自带UTF-8支持
2) 在/etc/fstab中,添加"locale=zh_CN.UTF-8"到options部分
/dev/hda6 /mnt/e ntfs-3g rw,locale=zh_CN.UTF-8 0 0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Ubuntu vs Debian 杂感几则
- 其 实我也早发现Ubuntu的不少包比Debian更新慢。想想也是,毕竟现在不是当初Ubuntu只做GNOME桌面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来给他添砖加 瓦,也就使得大家需要的软件包越来越多,当它的摊子越铺越大的时候,它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包都能很快更新。也就是说,只可能部分比debian新,而那些平时不在焦点之中的包,就比debian更新得慢了。
- 以前在犹豫要不要切换到Ubuntu时,我的一个顾虑就是以为它 只有GNOME,其它的软件包大多没有(我还是会跑某些Qt/KDE甚至一些老X11程序的),当后来别人告诉我Debian有的包它都有,我就一直不太 相信——它怎么可能维护那么多软件包,又能保持“焦点”软件的快速更新? (后来这个顾虑打消后,我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Ubuntu里面有testing这样的概念么?——这个问题导致我到现在也没有换用Ubuntu,当然,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最近一年工作太忙,没时间来折腾这些。)
- 以前我们对Debian的更新速度颇多抱怨,尤其是稳定版本的推出节奏。现在想来,摊子大还的确是个问题,君不见,当Ubuntu的摊子铺大之后,虽然仍然一年两个版本,但质量却在下降,作为LTS的8.04质量并不是太好,连续推出了8.04.1和8.04.2?
- Linspire决定不再基于Ubuntu,要回归Debian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没仔细去看,但也许这能说明一点啥。
- 也 许我是有点嫉妒,但我觉得Ubuntu的成功有Debian的基础在,但风头都被Ubuntu抢去了。如果不是Debian强大的包依赖机制、升级/安装 管理系统,以及alternatives, menu等小机制,Ubuntu不会有精力去优化内核、搞炫桌面。我是有点打抱不平的。
- 关于Debian的包管理系统,我看见这样一篇文章 "红帽将在未来的RHEL中支持deb软件包", 但没有找到原文,不知道是否属实。里面说道: 红帽(RedHat)总裁卫赫士(Jim Whitehurst)透露,未来的RHEL(红帽企业版Linux)将加入对DEB软件包的支持。卫赫士说,“众所周知,红帽创造了RPM,并成为了一 时的Linux工业标准。但是RPM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软件包的依赖性很难解决。以Ubuntu为代 表的使用DEB软件包的Linux发行版拥抱自由开源,取得了很大成功。虽然为了避免Linux陷入像Unix那样的分裂局面,Linux厂商一致遵守 LSB标准。但这还不够,所以红帽将在未来的RHEL中加入对DEB包的支持,并计划逐渐削弱RPM包,直到最终取代。”
- 我 有一个朋友,装东西特喜欢装最新最炫的东西,他开始玩Linux的时候,总是要装最新版本的gcc(同时他是一个C++超级fans),装最新版本的 KDE(他觉得GNOME太简陋了, 不够炫)。最开始的时候他听说用Fedora/RedHat的人最多,结果为了加装软件折腾得够呛。后来在我的劝说下改用Debian(关键是我也不怎么 会用Fedora,我只会用apt-get来装软件 :-(,本来觉得Mandrake给他用倒是更合适,urpmi也好使,但实在不知道有没有快一点的镜像),但他现在恋恋不忘的是要改用Ubuntu——不过他最近工作也忙,估计Linux连摸都不摸了。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技术得为娱乐服务啊
- 有时用Totem播放电影会造成X server黑屏(尤其是休眠再恢复之后),只有一个转动的光标,而且系统无法切换到控制台,按Ctrl+Alt+Backspace或者Ctrl+Alt+Del都没用,只能关闭电源。Ubuntu的bug列表中报告了这个问题,但没解决,说可能是内核的问题。
- 很多mp3文件的id3tag不是用UTF-8编码的,而是采用本地字符集的(据说id3tag v1没有明确的编码要求,但id3tag v2有),播放器不能识别倒也罢了(据gnome-cn.org上说这个问题已经在gstreamer上解决了,但好像不是事实:-(),还找不到工具来转换(easytag试过了,它会报告libid3中有bug,会导致写入的id3tag不可读,而且真的能做到:-) )
- last.fm上没法跟人分享中文歌(人太少了。不过该网站现在倒是有了个中文的界面),播放器对Linux的支持也一直不咋样(最近推出了一个Linux版本的播放器却在我这里一开始播放就崩溃,还不如以前那个中转给其它播放器的版本)。国内的音乐八宝盒是可以找到中文歌啊,不过技术搭建在Windows Media Player平台,没法在Linux下玩,而且网站还特别慢。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kmess还不错

为了使用gimmie, 我不得不将很多程序升级,包括gaim升级到了2.0beta版。但gaim-2不能每个协议的状态分开设置,有点不爽。于是就想是不是另外找一个MSN的客户端。
用apt-cache search msn查了一下,有其它几个MSN的客户端,都试了一下。
- amsn(居然是用tcl写的)中似乎没法激活中文输入法;
- tmsnc是个基于字符界面的,俺懒得考虑了;
- licq有个msn插件,基本功能似乎都还有,但使用起来感觉不是太趁手;
- 最后剩下kmess,这个早听说过,但因为是KDE平台的,我连KDE都没装,也一直没试过。
装起来试试,感觉还可以,跟MSN本身比较象。debian上还是1.4.3版本,而它网站上已经有1.5-pre1版本,支持比较新的自定义笑脸、离线消息、状态信息等功能。
kmess网站上提供了autopackage形式的包,可以很容易地安装起来。
2007年2月17日星期六
Linus和GNOME之间的一场新战争
前几天两边又吵起来了,GNOME开发者认为Linus并不了解GNOME,“正如你不懂西班牙语,就可以认为你是个傻瓜么?”Linus则回应说:“GNOME让用户有个简单的开始,这一点是很好的,但如果只有简单就不好了。GNOME开发者认为你在会使用之后不会再要求其它的,这显然不是事实。”
GNOME开发者提议Linus先使用GNOME一个月,再提些具体的改进意见和代码补丁。Linus也的确对GNOME的打印对话框给出了补丁。但口水战还在继续。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localepurge: 省出250M空间
做决定之前,还是先安装了localepurge包,把不需要的翻译都干掉,节省出了257M空间。
请参考: 清理Ubuntu系统的5个提示
2007年1月26日星期五
2007年1月8日星期一
故纸堆(2): 10年前的Slackware 3.1
那个时候X上面两大桌面是OpenLook和XView(另外还有商业的Motif), 内核也都需要自己编译才可能得到声卡支持。
Slackware的包管理相当简洁有效,按大致功能类型分为a(base), ap(application), d(development), e(emacs), f(faq), k(kernel), n(network), t(tex), tcl, x, xap, xd, xv(xview), y(games)等部分,分目录存放,每个包都是tar.gz格式,包的说明由另外一个文件提供。最开始接触RedHat时我很受不了它那种将全部几百个包放在一个目录的做法,而且没有rpm工具也没法将rpm包的内容搞出来也很让我不爽。
97年InfoMagic出的Linux CD, 包含了Debian 1.2.8, Slackware 3.1和RedHat 4.1 From Misc |
当年写的Slackware 3.1安装指南,本来打算投稿的:-) From Misc |
后来升级到Slackware 3.2, 3.5,而4.0似乎是在毕业后才发行的。再后来很久都没有新的版本,我投入蓝点Linux玩了好一阵子。读书期间也试用过RedHat, SuSE和Mandrake,在毕业前还从一位师兄那里买了一份Debian 2.0,却从来没有安装过 :-(
BTW: Slackware的老版本现在还可以在网上找到, 比如3.1. 大家可以找个虚拟机装着看看十年前的Linux :-)
2006年12月7日星期四
Debian Weekly News #41
以下只是我感兴趣的一些东西
- Etch只能采用GNOME 2.14了,想要2.16就只能等backport了
- Debian Installer出了第一个RC
- 新的签名密钥,这篇Secure APT讲得比较详细
- IceWeasel出现在unstable了
- 新的软件包
- bashdb ― BASH debugger.
- bmpx ― Beep Media Player eXperimental.
- bouml ― UML2 tool box to specify and generate code.
- dissy ― Graphical frontend for objdump.
- gcin ― GTK+ based input method platform for Chinese users.
- iceweasel ― Lightweight web browser based on Mozilla.
- toilet ― Display large colourful characters in text mode.
- xmlindent ― XML stream reformatter.
2006年11月21日星期二
2006年11月8日星期三
Debian Weekly News #40
http://www.us.debian.org/News
其实是上周的。
icedove这个包都有了,吵得厉害的iceweasel倒还没有。
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
wine上跑Delphi 7
某天在Delphi盒子上看见一个mini版本的Delphi7,只有5M大小,解压后简单设置一下就可以跑起来。现在常常很不愿意跑个笨重的BDS 2006做简单的试验或者制作界面原型。这个东西正合适。
回家又想,能不能在wine上面跑起来?于是动手来折腾,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不过到现在终于比较满意了。

1.基本安装
1.1 该安装程序实际是一个RAR的自解压包,随便解压(安装)到人和位置都可以(以下假设为C:Delphi7)。
1.2 解压后完成后会自动调用regd7.exe,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自解压包,里面包含了调试器代理bordbk70.dll, 注册表数据delphi7.reg和注册信息REGISTRY.SLM。它的解压位置为%USERPROFILE%\.borland,但wine上面 USERPROFILE这个环境变量不一定能正确翻译出来(在Windows上是X:\Documents and Settings
1.2.1将bordbk70.dll拷贝到C:\Delphi7, 运行regsvr32.exe bordbk70.dll;
1.2.2 然后运行regedit导入delphi32.reg;如果搞不定(没有regedit或者导入不成功),可以直接编辑~/.wine/user.reg,把内容拷贝过去,不过要注意删除HKEY_CURRENT_USER这几个字。
1.2.3 最后建立目录X:\Windows\.borland,将注册信息REGISTRY.SLM拷贝到这个目录下。另外要导入如下内容到HKEY_CURRENT_MACHINE:
[SoftwareBorlandDelphi7.0] 1160143880
"App"="C:\Delphi7\bin\Delphi32.exe"
"LMKEY"="QX8-EEC"
"LMLIC"="6AKD-PD29Q9-RDF?JQ-X65Z"
"LocalSharedRoot"="C:\Delphi7\Shared"
"RootDir"="C:\Delphi7"
"UseSharedFiles"="TRUE"
"Version"="PRO"
然后就可以运行了: wine c:\delphi7\bin\delphi32.exe
(如果调试时设置了断点但不能停下来,请检查bordbk70.dll是否正确注册; 如果报告delphi没有注册或者没有找到d7reg.exe,请检查上面第1.2.3步)
注意那个mini包带的都是原来delphi7的,没有打过补丁,建议用补丁后的版本(如果你手头没有,可以下载这个所谓的delphi 7 second edition (delphibox下载, delphifans下载))。
2. 加装一些东西
这个mini版本是够精简的,东西很少,连Code Explorer和To-Do List也没有,如果你有Delphi 7 Professional,可以从拷贝vclie70.bpl, vclhie70.bpl, proide70.bpl和delphipro70.bpl这几个文件过来,在Component->Install Packages...中加载delphipro70.bpl即可。
另外也可以安装GExperts和CnWizards,这两个专家包都是针对Personal版本测试过的,尽量减少了对Professional或者Enterprise版本采用的特性的依赖。不过对于Castalia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3.其它
也许你会很愿意让X的窗口管理器来管理Delphi7的窗口,因为它不管是主窗口还是工具窗口都显示成一样,CnWizards的一些扩展按钮也看不着,更重要的是,窗口一拖动就糊成一团,工具窗口的docking也不起作用。
那就改为非managed模式吧: 运行regedit,建立如下内容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Wine\AppDefaults\delphi32.exe\X11 Driver]
"Managed"="N"
注意改成这样delphi在任务条上是看不见的了,最下化后请去桌面左下角找图标 :-)2006年8月25日星期五
再次偷装Ubuntu的内核
为了获得休眠(suspend to disk)功能,俺把ubuntu的内核包安装到了俺的Debian上 :-)
---------------------------------------------------------------------------------------
大约三周以前某天,用totem打开一集Doctor Who时黑屏了,重启后俺的GNOME里喇叭上就多了小红叉,怎么都没有声音。上次误打误撞的解决方法也被证明无效。
几乎打算重装了,但两年多的东西要备份下来还是挺麻烦。于是又没头苍蝇似地升级了udev和kernel, 嘿嘿,好了。
不过来了一个新问题,俺习惯性地敲echo 4 > /proc/acpi/sleep试图让系统休眠,但不起作用,系统报告/proc/acpi/sleep不存在。
apt-cache search hibernate告诉我有个hibernate包, 可以smartly puts your computer to sleep (suspend to RAM or disk),满怀希望地装上,结果告诉我:
Your kernel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Software Suspend 2 support compiled in.
Please follow the HOWTO linked from http://www.suspend2.net/ for instructions
on how to compile Software Suspend into your kernel.
不能休眠可不爽,比没有声音还难忍受。俺又是个懒人,懒得自己去编译内核,于是从ubuntu网站上下载了linux-image-2.6.17-686,装上,嘿嘿,可以了。
(ubuntu 的linux-image-2.6.17-686包需要module-init-tools版本在3.2.2-3ubuntu2,而debianl里面还 是3.2.2-2版本,于是俺很邪恶地修改了/var/lib/dpkg/status,将其要求的版本号改掉,dpkg --configure就不报错了。)
2006年7月19日星期三
Links 20060719
- tar新增的--wildcards等选项,默认行为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以前的一些脚本出现问题
- (前两天还在哪里看到说tar现在在解压文件可以自己识别文件是用bzip2, gzip还是compress压缩的,不用自己添加jzZ等选项了)
- last-exit被Debian收录了,这是个last.fm的播放器*
- Joe Barr 在newsforge上说: Linux和开源软件在游戏方面(尤其是FPS游戏, 就是DOOM, Quake, Unreal,Half-Life那一类的)总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落后一点, 而Tremulous似乎是个例外。 Tremulous基于id software去年开放的Quake3引擎,而且有点即时战略的味道,玩的是人类和外星种族的对抗。目前有Linux版和Windows版。
2006年6月18日星期日
图片简易编辑软件: mtPaint
昨天在gnomefiles上翻到一个mtPaint, 似乎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抓图、裁剪、缩放、旋转,以及胡乱画几笔,这些基本功能当然都有,锐化、柔化、模糊、浮雕这些简单的特效也有,而且居然支持层和动画!
P.S 在Windows上我用来做图片简单处理的软件是IrfanView,但它不能在上面画(比如画个红框,添点文字什么的),不过同时可以做图片浏览器。
2006年6月11日星期日
发现Downloader for X的机关(或者说bug)
我原来一直报怨没有一个稳定、好用的下载管理工具,对于Downloader for X的具体问题除了不太稳定容易崩溃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报告下载成功后我不知道它下载到哪里去了,根本找不到文件(当然,原来也是把这作为一个不稳定的表现)。
昨日无意当中发现下载目录里有一些隐藏文件(以点开头),貌似我以前用D4X下载的东东。难道的确有这样一个bug?
再试着用debian testing里最新的2.5.5下载了一个,发现还真是有这个问题:下载的文件前面多了一个点,变成了隐藏文件。
──多试了几下,新版本好像稳定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6年5月28日星期日
2006年5月24日星期三
(转)三联: Linux使手机的草根成为可能
一年前,英国的通讯工程师苏吉-帕特尔(Surj Patel)就在 博客上写道:“我想要一个Linux手机,这样我就可以用我想要的任何语言来编程。我想进入呼叫控制,我想进入数据层。我不想为一个开发软件花上3000 美元,也不想接受遮遮掩掩的功能。我是个开发者,是个骇客,我想让我的电话做我想要的事,让我得到我想要的应用。”在这篇博客中,他发出了惊人却颇具叛逆 精神的口号:“如果你不能和他们一起干,就打倒他们。”
阅读全文(原载于本周《三联生活周刊》)
2006年5月7日星期日
用coLinux玩虚拟Linux
但因为原来比较熟悉VMWare,所以也没有去试这个coLinux。节前工作略有点闲,于是玩了一下这个Cooperative Linux。
1. 安装
安装比较简单。安装程序一步步走下来,再安装说明文件配置一下就可以了。
coLinux的运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普通程序方式,另一种是服务方式,建议先用普通方式,系统基本配置完成后再安装为服务。
2. Linux系统
coLinux预备了几个磁盘镜像可供下载,可免去自己配置cofs等设备驱动的麻烦。俺用了Debian 3.0r0的那个,解压后是1G。
另外需要自己做一个swap device,如果有cygwin就比较简单:
dd if=/dev/zero of=swap bs=1024k count=512
然后修改一下配置文件里面的设置就可以了。
coLinux目前带的Debian磁盘镜像是3.0r0的,俺开始就想用apt直接升级为testing,没想到因为包依赖关系会造成严重问题,只得重来。这次先升级到最新的stable(3.1r2),然后在升级到testing。
3. 网络
用coLinux比较复杂的一步是配置网络,同VMWare一样,它也提供了NAT和Bridged两种方式,只是配置起来比较麻烦,关键是要搞明白自己的网络环境适合用那种方式。所以一定要看wiki上的配置说明。
我用的是NAT方式,采用TAP驱动(另一个选择是winpcap),倒也简单,在“网络邻居”里面将“真实”网络设备共享出来就可以了(在网络设置的“属性- 高级”里设置)。
4. 运行X程序
coLinux并没有象vmware那样也虚拟一个显卡设备出来,所以要运行X程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其他地方的X server(比如cygwin的X或者Xming)来显示,另一种就是用vncserver。
考虑到虚拟世界还是有点慢,俺没有安装GNOME或KDE,只装了一个xfce4,浏览器用opera(还兼有邮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