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firefox”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firefox”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vimperator小技巧两则

Firefox扩展vimperator确实让我很多操作都不用通过鼠标来驱动了,而是改用接近与vim的方式。

但一直有个不太方便的地方: 为了屏幕实用空间,guioptions选项保持为空比较好,但常常要通过菜单访问一些设置等,这时通过set guioptions=mT打开了菜单和工具条,用完了又想隐藏掉,很麻烦。后来发现有如下两个小技巧可以绕开这个问题:
  • emenu命令执行菜单项对应的动作,比如:emenu 文件.打印… 不过奇怪的是这个省略号跟中文全角省略号一样,并不是三个点(英文版上也是这样,:help emenu给出的例子也是这样)
  • 在.vimperatorrc中设置guioptions=mT,Firefox启动后手工设置为空。然后在Firefox中用一个标签页打开chrome://browser/content/ 这个特殊的URL,这样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标签页中选择菜单项进行一些设置(这个方法在vimperator 2.0beta中不好使:-( )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Weekly Twitter 2009 #7

  • 度假归来,发现lenny已经发布了
  • 怎么大家都很关注1234567890这个时间点,也就是数字特殊点而已啊
  • 刚看到钱列宪遇刺的消息,好在捡回一条命
  • 昨天跟另一老员工组队参加大部门编程比赛,还得了个第三名,嘿,俺两年没写过正经代码了, 不易啊
  • 回退到Firefox 3.0后,Brief的搜索框没有问题了。用3.1无法输入字符。
  • 卸载了 Enthought 的python, 改装官方的版本,没有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库,启动一些python 应用似乎快了很多
  • 这msi安装程序咋这么繁呢,卸载比安装还慢,十多分钟了还在validating install, 没开始卸载操作
  • tuxcmd进入debian了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RSS阅读工具的选择

如俺在twitter中说的,俺上班只能访问python.org, debian.org, sf.net, javaeye.com, ibm.com等少数网站,访问不了其他网站(要单独申请proxy。俺为了防沉迷没申请:-),也就没法使用Google Reader。但俺又觉得到各个网站去看新闻又比较累,而且导航麻烦,于是有了一个RSS阅读工具的需求。

javaeye上的这篇RSS阅读器选择心得给了我不少信息,里面列出的软件我都试用了一下,但我的使用场景和他的不太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我的需求比较简单: 1)能正确读取RSS; 2)历史数据能存档,对于感觉值得收藏的东西可以方便地标记一下; 3)因为我会一直开着这个程序,所以期望内存占用不能过大; 4)当帖子多了之后,性能还能跟得上。

这1)就把似乎还挺有名的feedreader给排除掉了,虽然这其它方面都做得很好,可就是不少RSS解析不正常,帖子内容有50%以上都是parser error,中文还乱码。

因为3),俺把RSSOwl
和Omea Reader也淘汰了,上面javaeye文章作者选定的就是Omea Reader

然后发 现Thunderbird也有作为RSS阅读器的功能,新建一个"News & Blogs"(RSS新闻和网志)账户即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它默认是链接到原文地址去看的,需要在账户设置中钩上"默认情况下显示文章概述而不载入 全部网页",并且这个选项只对以后收取的内容有效(当然,如果你喜欢这个默认模式就不用费这劲了)。

Thunderbird的问题在于,一些RSS解析不出来,比如IBM developerWorks的RSS就压根读不来,而Python Planet的RSS则有一半文章得不到内容,显示为(no subject), 我提了个bugzilla报告,但一点反馈没收到。


本来Firefox扩展我是优先选用的,一方面是好管理,另一方面要查看原文也不用切换程序了。

sage是很久以前就用过的(后来版本没跟上Firefox 2,现在有了sage-too),但一直不太喜欢将全部文章渲染到一个网页去看这种模式,其实这跟直接到网站去看差别不大。主要的问题是不满足需求2)。

newsfox也让我不太满意的主要原因是4): 用了些天帖子一多了之后,性能就不行了,看了一下它的存储目录,居然全用的是XML,怪不得,干吗不用sqlite? 另外搜索功能让我不习惯,还非得针对一个搜索词另外建立一个feed才行;

最后选定的是新晋扩展Brief,虽然易用性还有点不太满意,但基本功能上没有大的问题。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Weekly Twitter 2009 #6

  • python in a nutshell 看了一些章节,咋觉得讲语言部分还不错,库就讲得不咋样了,常常只是罗列函数说明
  • (s)mplayer的画面效果似乎比totem(-xine)好得多,但我总觉得进度条有很大问题,尤其是播放有多个章节的DVD的时候...
  • 发现DownThemAll升级后有个bug,得先打开dta主界面,否则直接添加下载任务,就会卡在”加载中...",死翘翘了...
  • 我觉得最强大的笔记软件是TiddlyWiki,不过不适合普通用户,适合geeker和hacker
  • Lenny 要发布了,I am anxious to see ... a bunch of new versions of packages in unstable, so that my system will be more funny than it is....

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Weekly Twitters 2009 #1

  • Supernatual看的人很少么? 电驴上这么多天没下载下来(S4EP1~S4EP4)。Desperate Housewives和Heroes就很快

  • 刚发现Firefox有个智能的功能: 连续激活两个tab并马上点击x之后,所有的tab都会出现x了
  • 继lotus notes之后,我决定thunderbird里的邮件也用tag的方式来管里,不用文件夹的方式存放了,虽然tb里跨目录搜邮件要比notes方便很多...
  • 新年第一天,去园博园逛了一圈。本来打算去东湖公园看菊花展的,那附近交通实在太差了,在路上憋了一个小时决定换地方...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Weekly Twitters 2008-#51

  • 在手机上装了新的opera mini, 似乎是最近在炒的那个中国版,别的没觉得啥,但可以用cmwap连上网了,以前好象不行...


  • 一直觉得使用vimperator时显示菜单/工具还是不显示都很麻烦,今天突然发现用一个标签页打开chrome://browser/content 这个地址是个挺不错的主意(这样可以快速访问一些扩展的选项)

2008年12月14日星期日

Weekly Twitter 2008-#50

  • 好久没用k-meleon了,这边机器只能上sourceforge.net, python.org等几个网站, 于是下载了一个, 现在都1.5了, 明显的变化是layer 随大流改名叫tab了...


  • 我打算申请专利了: 倒着蹲坑法(头朝里)。优点1,不用担心bb溅起水(或者是...)来搞得pp很不爽,优点2,这种情况下便池够长,jj不会尿出去了, 优点3,与众不同的体验...
  • 为啥一些压缩碟的字幕不能正常显示呢? 字很大,出现在屏幕右中部,只能显示前面几个字。不仅mplayer,vlc,totem搞不定,连Windows下的kmplayer也搞不定,好像还只有暴风好使...
  • 迫不得已,机器内存太少,只得关掉防病毒软件和防木马软件,但总有点不放心,Windows这方面太脆弱了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Weekly Twitter 2008 #49

  • 这期<程序员>上居然有篇文章讲perl 6的未来,拜托,务实一点不行啊,大家以前觉得变化太大的python 3.0都已经出来了...

  • lingoes挺不错, 体积小, 又可以在firefox上取词,正好成为我上班时不能使用google toolbar取词的替代方案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用SciTE作为XUL的入门开发工具

开发XUL应该有这么几种情况:
  1. 开始学习XUL,试验各种控件、XPCOM,不会涉及到chrome包。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编辑XUL 和JavaScript,并能够预览就差不多了,能支持调试更好
  2. 开发Firefox/Thunderbird扩展,这种情况下打包、部署、调试都是必须的,有用于创建扩展的向导更好
  3. 开发独立的XULRunner应用程序,当然也需要跟2差不多的功能,但模式有些不同
  4. 开发Remote XUL应用,这个比较少见,可以忽略
综合一下我们需要的功能:
  • XUL编辑器。基本的需求是一个XML编辑器,能够支持语法高亮、基本的well-formed检查(或者结构树、代码折叠等方式可以辅助发现XML错误)。高级一点的需求是能够提供XUL widget的代码完成,能够支持DTD entity自动完成,能够支持内嵌JavaScript的编辑
  • JavaScript编辑器。基本的需求也简单。高级的需求是能识别xpcom组件,从而显示里面的方法
  • 部署
  • XPCOM组件浏览器
  • JavaScript Debugger
  • DOM Inspector
  • Chrome包结构浏览器,能够查看有哪些包能加载进来了。如果能识别overlay就更好了。(chrome list)
目前我还在第一个阶段,试验了一些工具,觉得都不爽,最终还是用SciTE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更新: Dictionary Tooltip支持爱词霸的脚本

更新了一下Dictionary Tooltip支持金山爱词霸网站(http://www.iciba.com)的脚本。不打算支持stardict.org了,网站太慢,开放的词典太少。

Dictionary Tooltip是个Firefox扩展,可以让你双击一个单词就在线去查词典,将结果显示出来(不是新开一页,而是在当前页内显示,可以过滤不相关的内容)。

将以下内容添加到(firefox profile)
/dictionarytip/dictionarytip_dictScript.js尾部即可。

--- 8< --------------------------------------------------------------
dtip_arrDict[19]=
{
dictName : "www.iciba.com",
url : "",
subCatName : " *",
subCatValue : " *",
selectedText : "",
assignUrl : function(selectedText, prefLang)
{

this.url = " http://www.iciba.com/" + selectedText + "/";
this.selectedText = selectedText;
},
filterPage : function (ftDoc, prefLang, strNoResults)
{
try
{
var elemId = "dict_content";

var newDiv = "";
if (ftDoc.getElementById(elemId) != null)
{
newDiv = ftDoc.getElementById(elemId).cloneNode(true);

ftDoc.body.innerHTML = newDiv.innerHTML;
}

}
catch (ex)
{
alert(ex);
}
}
}
dtip_strDictText += ";www.iciba.com"
--- >8 --------------------------------------------------------------
(2008-10-5 更新: 做了补充说明,并修订了一下脚本)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Firefox上的命令行: Ubiquity和Vimperator

前几天Firefox的新扩展Ubiquity掀起了一个热潮,都说是浏览器上人机交互的突破。

GUI的优势在于上手比较容易,而CLI的优势在于效率更高。其实Ubiquity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这之前的vimperator扩展也早通过模拟vi里面的ex命令的方式,实现了Firefox上的命令行,比如输入:tabopen google就能在新的标签页中打开http://www.google.com ,输入 :dialog addons就能显示"附加组件"对话框,也可以跟ubiquity一样扩充新的命令但vimperator的主要目的在于模仿vi/vim的操作方式,"模"的问题决定了很多人不会使用,或者不愿使用。

(BTW: 最开始vimperator给我看Google Reader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为快捷键都得先按一下Ctrl-V才行,烦得要命,好在不久发现可以用autocomand在某些网址上禁用vimperator的键拦截(在vimperator中输入:help autocommand可以找到相应说明,不过那个网址匹配表达式需要懂一点JavaScript才能搞懂怎么写)

不过Ubiquity似乎比普通CLI要跟强一些,还可以利用命令的输出与网页交互。以官网的视频里 的第一个例子来说,以前我们要跟朋友相约去哪里吃饭,发电子邮件时需要这样:先到某个网址查饭馆联系方式,然后将内容拷贝粘贴到邮件中,然后又 Google Maps上找相应的地图,然后点击拷贝图片和链接到邮件中,最后发送。但现在只需要在写邮件时,用map命令查出地图,点击一些"insert into page"就可以将地图直接放入邮件了,而饭馆的信息则可以通过yelp来查然后添加到邮件中(当然,这些命令对应的网站能否服务于我这里是另外一个不得 不考虑在内的问题)——这倒有点象vi中用!!调用外部命令并将其输出插入到当前文本中来。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最近感兴趣的一些东东

好久没写blog了,其实感想还是有不少,但前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同时在下班后尽力远离电脑(为了身心健康:-)。

最近感兴趣的一些东东:

技术方面:
  • FB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在很多PDA/手机上用,Motorola版本最近发了0.8.14(上次能找到的版本还是两年前的0.7.4,这个版本支持chm、支持从压缩文件读取文件,而且操作方面也跟Anyview有得一拼了(Anyview还是0.3最好使,后面3.x版本实在不怎样)。另: 国内的论坛真没劲,下载个东西还老要注册)
  • UnMHT: Firefox扩展,可用于打开/保存mht格式,代替原来的Mozilla Archive Format扩展(这个扩展已经不再维护了)
  • FreeMind: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类似于鱼骨图,用于整理思路)软件。FreeMind除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之外,比较强的是可以生成一个Flash,其他人就可以查看 了。这是采用Java写的开源程序,如果Java对你而言是个问题,网上有很多免费不免费的工具,对于Linux上,可以查看这个网页上列出的软件
  • AideRSS: 是不是用了RSS reader订阅了很多新闻,多得你都看没时间看完呢?怎么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AideRSS服务的目标就是给每条新闻提供rank,以便你可以看到哪 些是”最红“的。它还提供了Firefox上对Google Reader的支持,使得可以直接过滤出最有价值的新闻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Firefox 3上Google Reader无法显示内容的问题: Firebug惹的祸

现象: Firefox 3上访问Google Reader时,只显示顶部的一些链接,那个黄色的"loading"就一直不消失,内容也就出不来
原因: 禁用Firebugs扩展即可
定位方法:
  1. 开始看见"loading"一直在,以为跟Google Mail一样,是网速问题导致内容无法显示出来;
  2. 后来逐渐发现Firefox 2上没有问题;
  3. 在Google上搜索"Firefox 3 Google Reader"没有什么有效结果,看来不是使用Firefox 3的人都有这问题
  4. 试验Firefox的"安全模式",正常了,看来是扩展的问题
  5. 对扩展使用折半定位: 先禁用一半扩展,重启Fx,看是否有问题,有问题则将被禁用的扩展缩小一半再试,没问题就将未被禁用的扩展减少一般再试。这样我的20多个扩展,只要5次就可以定位出来了:是Firebug!
  6. 禁用Firebug扩展, 好了

另外,家里的机器上用Firefox 3访问Google Reader就崩溃,不知道为啥,从beta 2到beta 4一直有这个问题(每出一个beta版本我都会试一下)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Firefox 3上使用旧扩展

目前还有很多插件不支持Firefox 3,如果你实在想用,可以修改下面两个设置:
user_pref("extensions.checkCompatibility", false);
user_pref("extensions.checkUpdateSecurity", false);
这样Firefox升级或者安装新扩展时就不会检查兼容性和签名了(检查扩展的签名是Fx3新增的功能)。不过扩展不一定能正常工作,比如Google工具栏就不成。

可以将这两行加在profile下prefs.js(请先关闭Firefox),也可以在about:config中手工增加这两项。

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Firefox 3上如何添加 del.icio.us 书签

以前我为了几台机器、几个操作系统上书签的同步烦心不已,即使安装了Foxmarks同步器还得留神用哪个覆盖哪个,而Google工具栏提供的书签功能也不太好用。后来开始使用del.icio.us的书签服务,加上del.icio.us Bookmarks扩展,终于很满意了。

Firefox 3出来了beta 1之后,我就基本上开始用新版本了,毕竟很多功能很不错,内存占用比原来少了(也许是目前安装的扩展还比较少),再说反正以后要切的。不过目前还是两个版本都用。

但目前很多扩展都还不支持Firefox 3(而且Firefox 3开始要求对扩展进行签名了,不能象以前那样简单地下载xpi包后自己来改改版本匹配申明就说不定可以使用),有些扩展倒也罢了,但现在del.icio.us 似乎变成必须了 :-)

查看/搜索书签的功能倒简单,只要访问 http://del.icio.us/home 就可以了,网页上也有输入tag进行搜索的功能。

主要的问题是没法方便地添加书签了,以前只要在网上逛,看到不错的地方,按一下Ctrl+D或者点击工具栏的TAG按钮,就有一个对话框出来,当前网页的标题、其他人的tag都显示出来了,并且当前网页选中的文字还可以自动放入书签的说明栏。
del.icio.us

在del.icio.us的帮助中找了一下,发现可以用如下办法: 在书签栏上添加一个书签,其URL是:
javascript:location.href='http://del.icio.us/post?v=4;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title='+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
(可以拖这个链接到书签栏,然后自己改名字)

详细的说明在这里: bookmarklet buttons for any browser

但“当前网页选中的文字还可以自动放入书签的说明栏”这一点还不能做到,不太爽。我试验了一下,发现多传一个notes参数就可以了: 在上述URL后面再添加一节:
+';notes='+encodeURIComponent(window.getSelection().toString())

结论: 拖下面这个链接到书签栏就可以了:
post to del.icio.us

2007年11月17日星期六

Windows上的Iceweasel :-)

没见过吧?



这几日不在家,在朋友家的机器上上网时不习惯IE, 想装一个Firefox,但一不小心下载了一个英文版本。因为带宽不咋样,也就没再去下载简体中文版,我想在网上找单独的简体中文XPI包,但找了半天没有找到。

最后想到跑去Debian的网站下载了一个iceweasel-l10n-zh-cn包(好在我手机上SD卡里面储备了几个常用软件,包括可以解开deb的7zip),解压到了extensions目录下,然后再about:config中将general.useragent.locale改成了zh-CN。重启Firefox,就成了上面那个样子。

本来我开始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偶然一低头,咦? 任务栏上怎么有个Iceweasel :-)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

Mozilla XUL Links 2007-10-14

Mozilla 2早就提出来了,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期望能够摆脱老版本中一些不太优雅的设计与实现。
到底thundirdbird后续会怎样,现在说法很多,闹不清楚。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Mozilla/XUL Links 2007-09-10

  • CoScripter: 一个网页自动化工具(Firefox扩展),由IBM的人折腾出来的,
  • Penelope: 著名的老牌邮件客户端Eudora关闭之后,有人想将一些功能重新在Thunderbird上实现,并模拟Eudora的观感和操作方式。
  • Open Komono: ActiveState公司决定将Komodo的一部分开放,成为Open Komodo项目。Planet Mozilla上不少人觉得这对XUL IDE是个不错的消息(链接1, 2)。至少,俺一直想把Komodo里面的编辑器(基于scintilla做的浏览器插件)移植到XUL Explorer上来用。
  • XUL activities in France

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Google Talk in sidebar!


在网上搜索"Firefox sidebar"相关资料时,发现了这个。
  1. http://talkgadget.google.com/talkgadget/client 添加为书签,注意选中”在侧栏打开此书签“
  2. 点击此书签,当当!

2007年7月31日星期二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Rich Client?

最近在网上查资料,被Rich Client(富客户端)和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两个概念搞得头晕。虽然名词都是“相”,但大家约定清楚交流起来容易一些:-)。仔细研究一番之后,得出结论如下:
  • RIA在界面交互性上比简单的Web应用当然要强,界面表现能力也要丰富(这才所谓rich嘛)。但RIA强调“零安装”,界面和逻辑都是临时从服务器取得,已避免部署、升级方面的麻烦(从这个角度说,RIA更接近Thin Client)。但。大部分RIA技术都依托Web,在浏览器中实现(所以也常常被称为rich web application),但可能需要安装一个运行库/解释器。目前的选择大致有Ajax, XForms, Flash(Apollo, Flex或者Laszlo)、SilverLight(WPF/E),另外ActiveX和java applet好像也算。
  • Eclipse整天嚷嚷的副客户端(Rich Client),似乎跟以前说的胖客户端(fat client)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要求安装很大一堆东西。只是现在大家都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模块化和快速开发。目前的选择有Eclipse RCP, WPF(XAML), Mozilla XUL, JavaFX这些。这里出现的两个趋势是尽量简化界面的生成(比如用XML等结构化文件来描述界面)和采用脚本来编写逻辑(比如XAML, XUL, JavaFX等).
不过网上很多文章谈到rich client时,可能还是关注在“用户体验”的丰富性上。所以才会有“OpenLaszlo 是一种富客户机应用程序架构"、“Flash成web浏览器标准, 富客户端指日可待”这样一些说法。

其实Mozilla XUL完全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大家常用的Firefox, Thunderbird等可以类比为rich client, 而网站上直接提供XUL则就是RIA了。
例如: Mozilla Amazon Browser, 如果你把它安装为一个Firefox插件或者独立程序,它可能又算一个rich client了。
再例如htmlhelp.dotsrc.org提供的API浏览器, 左边是一个XUL编写的导航栏,比如Python, GTK+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