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三联》有一篇文章在讲“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记得这个名词俺当初还是在X档案中文网中看到的,后来在香港的《谈判专家》中也听见过。看来看看电视有时也可以学到一点东西。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是劫持者和被劫持者之间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劫持者会逐步 “威胁你的生命,恐吓你,但是不会杀了你” (Symonds, 1980)。来自死亡的威胁会加剧被劫人质的感恩感和恐惧感。使被劫持的人质不愿意违背劫持者或是恐怖分子的意愿。
“受害人”想要活下去的意愿远远大于憎恨这些使他们陷入进退维谷处境的人。”(Strentz, 1980)受害人开始认为劫持他们的人是“好人”,甚至是救世主。这种情况...的发生于以下四种特殊情况:
1. 一个人威胁要杀害另一个人,而且看上去有能力做到。
2. 另一个人不能逃跑,他或是她的命运就掌握在提出威胁的人 手里。
3. 被威胁的人孤立无援,她唯一可以接触到的人就是这个威胁他 的人。
4. 威胁者会对被威胁的人不定的表现出仁慈。
//
受害人为了生还采取的观察策略
受 害人必须把所有的全副精力集中在生还上,这需要避免直接受到毁灭性的杀害。他们开始用尽一切方法协调劫持者的反应,包括好的反应和不好的反应。结果是,受 害人对于劫持者非常了解,而忽略了自己。受害人的心理特征会逐步变成:依赖性,被动,没有行动,决定,思考的能力等等。他们会设法讨好劫持者。所有反应的 形成都是为了活下去,其中包括否认自己处境,注意劫持者的喜好,对于劫持者的存在充满恐惧,他们害怕现在的情况会被警方打破,以及对劫持者看法的认同。人 质们会对恐怖分子充满感激之情,他们认为是恐怖分子给了他们生还的机会。他们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劫持者的仁慈上,忘了他的暴行。被殴打的女性甚至会认为施 暴者是个好人,她可以帮助他解决他暴行的根源问题。受害人不仅对劫持者感到害怕,同时还会爱上,或是同情对他们展现过仁慈的劫持者。 劫持者的任何一点仁慈的行为都会帮助被劫人质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
事实上,被劫人质在被解救之后会去监狱探视劫持他们的人,他们会要求为被告人辩护,甚至提供辩护所需费用。这生动的表现了被解救出来的人质和生还者为了尽量减少已经造成的伤痛而拒绝合作告发劫持者。
对恐惧和愤怒的否认,以及认为劫持者是无所不能的使受害人在心理上依从着劫持者。高度焦虑使受害人无法看到其他的可能性。从而心理压力逐渐升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